“乘客候车和上下车都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近日,有市民向解放日报夏令行动反映,上海火车站附近一个公交车站的站台设置对乘客并不友好,不方便乘客上下车,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他曾向主管部门多次反映希望迁移位置或改建,但这个站台至今仍是原状。
究竟是什么样的站台,竟让市民感觉如此不便,甚至有安全隐患?记者前往现场一探究竟。
下车直面疾驰非机动车
7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市民所反映的“天目西路恒丰路公交站”。这个公交站位于恒汇国际大厦的南门附近,紧挨着底商星巴克咖啡馆,与上海火车站南广场之间仅300米左右,走上恒丰路天桥向北望去还能看见“上海站”三个大字。
公交站有两根站牌,上面显示有113路、106路、837路、966路、13路、63路、64路、319路和768路等共9条公交线路,此外,随申办“公交实时到站查询”功能显示,站牌未标注的510路也经停该站。10条公交线路连接着普陀、虹口、长宁、黄浦、徐汇、闵行、杨浦、静安等区,为沿线市民朋友往返上海火车站提供着便利。由于距离上海火车站很近,站牌上还显示,此站可换乘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和4号线。正是由于天目西路恒丰路公交站四通八达,前来乘车、到站下车的市民朋友们络绎不绝。
天目西路恒丰路公交站四通八达。
公交站旁的东向西方向天目西路共有三条机动车道和一条非机动车道,路面上并未设置专用于乘客的岛形站立区域。机非车道之间有栅栏相隔,而站台段则空缺出30米左右的栅栏,公交车直接在此向右靠边,占据非机动车道空间供乘客上下车。
由于路上没有行人,且非机动车道宽敞,刚刚通过路口的非机动车形成一股股密集的车流,骑行速度相对较快。而车道与站台间隔着非机动车道,公交车要在非机动车流的间隙中找到机会靠站。
记者在现场蹲点发现,公交车靠站时确实有一定安全隐患。公交车靠站后,正常直行的非机动车被影响,要么急刹,要么向左越过白线进入机动车道,还有非机动车从公交车与站台之间的缝隙中穿行,现场一片混乱。有时,乘客刚一出门就会遇到横冲直撞的非机动车。有乘客下车后跟记者吐槽,“刚才下车的时候,好几辆(电瓶)车从我身边‘歘’一下飞过去,幸好有一辆停下来了,不然我根本不敢下车。”
非机动车穿行在公交车与站台之间。
站台高于地面,五级台阶不好走
最让市民诟病的是上下车需要经过五级陡峭的台阶。
天目西路恒丰路十字路口处,车道和人行道面高度还是基本平齐,但天目西路过了路口继续向西,车道有明显的下坡,渐渐与人行道形成了越来越大的高度差。天目西路恒丰路站距离路口不到一百米,此时站台所处的人行道与车道之间的高度差约一米。因此,站台设置了5级步行楼梯,每级高度约20厘米,楼梯整体坡度约45度,算不上平缓。除了步行台阶,站台没有其他的上下车通道,并未设置无障碍坡道等便民设施。
走上站台的台阶比较陡。
记者观察发现,乘客以老年朋友和携带行李箱的旅客居多。出站后,老人们用手撑着栏杆慢慢爬楼梯,旅客只能吃力提着笨重行李箱,一级一级走上站台。
一名女乘客拎着硕大的30寸行李箱走下公交车。“这个台阶对我来说真的是太高了”,她告诉记者,年初她刚刚经历过一次腿部骨折手术,这5级台阶走上来后,她感觉非常累。“以前去过的的公交站,要么是平的,要么有无障碍坡道”,下车前,她并未想到站台是这样的设计。
一位正在等候63路公交的老人也向记者说,“没见过(这样的站台),不方便呀!”她说,以前还看到过有人在站台跌倒。老人还说,除此之外,还希望站台能安装遮阳棚,现在天气炎热,等车实在太难受。
无障碍不该有“断点”
等车的老人提到,这个站台曾经改建过。记者通过一款地图软件的历史图像功能发现,在2021年初时,这个公交站和常见的站台一样,呈岛形,设置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乘客可以先安全下车,不过,仍要穿过非机动车流,再走上5级台阶,才能进入恒汇大厦前的人行区域。北横通道周边的改造工程结束后,公交站也经历一番改造成了现在的状态。
2021年的天目西路恒丰路公交站台(截图自百度地图)。
改造的初衷不得而知,但现在的站台方案并未解决非机动车穿行的安全隐患问题和行人出站要经过5级台阶的不便问题。
其实,由于这里地处北横通道之下、上海火车站南广场附近,一直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两年前,不远处的恒丰路天桥曾因无障碍电梯工程开工一年多仍未竣工,市民提着行李要爬50级台阶上天桥引发关注。现在,无障碍电梯已在正常运行,电梯口的微小高度差也铺设了无障碍坡道,拖着行李在恒丰路天桥行走不再是困难。作为火车站周边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站,天目西路恒丰路公交站有特别的重要性,为了市民的安全和出行便利,无障碍设施不该在这成了“断点”。
恒丰路天桥的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坡道。
公交站能否做出调整来更加便民?7月17日中午,记者联系了静安区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将把市民的诉求转达给职能部门,待核实了解后予以回复。记者将持续关注。
睿迎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